站内检索

引领中国燃料乙烯产业发展
专访中粮生化董事长佟毅
作者:黄晓艳 发表时间:2018年06月30日

  

 

  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宏大目标。

  燃料乙醇作为全球最成功的生物质能源替代品种,在美国、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形成新的能源产业。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始于“十五”期间,经过十多年发展,燃料乙醇产量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的第三大生产国和使用国。

  作为我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燃料乙醇加工企业,中粮生化国内现有产能约为135万吨/年,在我国生物能源领域发挥着支柱性作用,并引领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方向。近日,中粮生化董事长佟毅从燃料乙醇的国家政策、原料结构、经济性,企业的产能分布、策略布局、竞争优势、市场定位等视角,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格局,并对企业市场推广、受政策变化的影响、产业前景判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独到经验。

  

 

  对我国而言,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意义何在?作为国家最早介入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的龙头企业,公司对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有怎样的判断?

  佟毅:近年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玉米、水稻等粮食品种出现了阶段性过剩问题,政策性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为加快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清洁能源服务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方案。

  总体来看,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调控国内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

  二是有利于优化国内能源结构,提高交通运输业可再生能源占比;

  三是有利于促进超期超标粮食消化,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

  四是有利于振兴东北经济发展,拉动区域投资与就业;

  五是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

  一言以蔽之,即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生态领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中粮生化作为我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国内现有产能约135万吨/年,在我国生物能源领域发挥着支柱性作用,并一直引领着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全球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正处于从以粮食和非粮燃料乙醇为主向2代纤维素燃料乙醇转换的时期,据IEA(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生物液体燃料消耗量将达11亿吨,占全世界交通运输燃料的27%,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预计未来全球将在一定规模的粮食乙醇的基础上,加快规模发展2代纤维素乙醇,以实现替代化石能源和维护粮食安全的平衡。我国乙醇生产企业包括中粮在内已建成了若干纤维素乙醇中试示范装置。我们认为,在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的大背景下,纤维素燃料乙醇将是进一步发展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有效途径。

  可否请您介绍公司发展的历史及经历的重要阶段?针对政策敏感性极强的燃料乙醇行业以及将在2025年实现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目标,公司进行了哪些策略布局,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

  佟毅:中粮生化于2005年11月从华润集团划归中粮集团,2007年1月,中粮集团收购A股上市公司丰原生化,由中粮生化统一管理,2016年7月,中粮集团决定成立中粮生化专业化平台,打造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早在2000年,中粮生化便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投资2.2亿元建设了国内第一套4万吨玉米燃料乙醇试验装置;2007年广西投资13亿元建成了国内第一套木薯燃料乙醇装置;为促进2代纤维素乙醇发展,多年来累计投资3亿元开展纤维素乙醇项目研发,拥有一条运行稳定的年产500吨纤维素乙醇试验装置。

  目前,中粮生化燃料乙醇年产能135万吨,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3%以上,并承担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拥有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和诸多发明专利,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供应企业。

  为配合落实“国家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中粮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发挥产业龙头作用,继续保持车用燃料乙醇行业领导地位,今后中粮生化主要从资产整合和产能布局两方面措施应对。

  第一,中粮集团正在将其下属生物能源类资产和生物化工类资产全部注入A股上市公司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000930.SZ),目前已发布草案并已提交有关部门审批。

  第二,中粮生化倡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约布局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在东北玉米原料资源丰富地区,将新增玉米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的指导意见,组成了专门的燃料乙醇项目组,对项目选址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在资源丰富地区通过扩建、新建及并购等方式,计划于2018年~2020年有序新增产能,继续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计划在3~5年内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建设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装置,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燃料乙醇要求在2020年发展到1000万吨。从2017年9月到现在的发展状况分析,您认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困难和挑战在哪?公司有可能从哪些方面落实政策推进燃料乙醇的应用来扩大产能?

  佟毅:燃料乙醇规划预期目标能否达到,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区域市场封闭推广进程以及国内原料供需结构的变化。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还没有听说有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临储玉米去库存进展较好,国家玉米去库存压力得到缓解,原料供需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另外,车用乙醇汽油市场推广方面也存在若干问题,主要是社会认识不统一、政策执行不积极、油品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另外国内乙醇产业受到美国低价进口乙醇的严重冲击,从夯实自身供应能力来说,急需政策的有效调控和支持。

  中粮生化作为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积极倡导者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始终坚持通过原料多元化、技术创新及优化布局等手段,确保规划落地。多年以来,中粮生化一直在积极探索非粮原料的使用,尤其在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工业化示范装置的建设指日可待。其他粮食和非粮原料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更加灵活、成本更加可控,也为新产能更广泛的布局成为可能,选址的区域更大、更合理。

  同时,中粮生化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着技术的领先优势和新技术储备,也为新的产能布局、降本增收及行业领先提供了保障。

  公司燃料乙醇业务刚刚经历了一轮整合,中粮生化成为中粮集团旗下有效优化整合玉米深加工专业化平台。这次重组对中粮生化意味着什么?重点谈谈目前公司燃料乙醇业务的主要布局地点、产能情况、最终要求达到的效果?未来是否可能实现燃料乙醇业务上的业绩爆发?

  佟毅:中粮生化整合的是中粮集团旗下全部玉米深加工业务。通过这次整合,公司的一体化运营能力、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将有显著提升,能够作为完全市场化的主体参与行业竞争。燃料乙醇业务作为中粮生化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将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得到有效发展。

  中粮生化现有燃料乙醇产能为135万吨,占中国燃料乙醇市场份额超过40%;加上参股的吉林燃料乙醇,总产能达到200万吨,市场份额超过70%。具体产能分布为:黑龙江省40万吨,安徽省75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20万吨,吉林省(参股)70万吨。中粮生化在定点企业所在封闭区域,主要指黑龙江、安徽、广西及苏北、鲁南等地都实现主体供应。未来随着国家市场封闭进程,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污染区域的封闭,中粮生化将继续保持原业务所在区域的主体供应地位,还将积极保障新增封闭区域的燃料乙醇供应需求,从而维护自身的行业领导地位。

  

 

  另外,天津政务网于6月11日公布了《天津市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天津市计划在2018年8月31日前启动推广工作,9月30日全市区域内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这标志着我国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全国各地封闭推广方案的不断实施,中粮生化既定的产能增量计划将按照国家指导意见有序落实,公司燃料乙醇业务的整体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有人担心燃料乙醇项目与民争粮、与民争地,引发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发展燃料乙醇应该如何把握尺度的问题?在促进生物燃料乙醇理性、有序、科学发展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佟毅:“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直都是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出台的扩大燃料乙醇生产方案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明确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方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提出了“着力处理超期超标粮食,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和提升质量安全水平,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科学合理把握粮食燃料乙醇总量”等原则和要求。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对此我们认为,我国发展燃料乙醇需坚持“立足国内供应”的原则,以保障国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6月16日凌晨,作为对美国失信重启贸易战的回应,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其中一项便是“任何浓度的改性乙醇及其他酒精”。这体现出国家立足自身发展燃料乙醇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心,未来我国燃料乙醇的供给面侧重点将着眼于国内产能扩充,从而推动国产燃料乙醇产量的提升。

  燃料乙醇生产和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我建议一是在布局规划上,秉持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规模,重点开展纤维素燃料乙醇试点示范,争取早日实现产业化;二是机制建设上,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库存陈粮定向销售政策,便于燃料乙醇企业封闭加工;三是市场监督上,加强封闭区域车用汽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行为。

  目前燃料乙醇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未来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需要解决哪些共性现实问题?其中哪些是困扰公司的问题?产品运输以及消费者认可是否需要考虑?

  佟毅: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燃料乙醇,首先要解决的是运输问题,考虑到就近原则,东北地区新增的乙醇产能将主要通过铁海联运方式,供应东南沿海市场并向内陆辐射;华北区域新增产能将通过铁运、汽运等方式供应本地及周边市场;其次是产品定价问题,根据最新产业政策,未来燃料乙醇产品定价将按市场化模式运行,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目前供需双方市场地位不平等,燃料乙醇企业几乎没有议价能力,这种机制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最后是市场监管问题,根据经验,如不加强车用乙醇汽油覆盖区域油品监管,市场推广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燃料乙醇需求,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未来产品定价和市场监管问题将是困扰公司的主要方面,至于产品运输和消费者认可等问题,我们认为,参照美国、巴西等国多年推广经验,通过实践积累和宣传引导,均可得到妥善解决。

  燃料乙醇主要生产成本为玉米。目前我国玉米供给情况如何?公司如何看待东北大豆和玉米耕种的替代问题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相比业内其他几大公司,中粮的竞争优势如何在原料上体现?

  佟毅:2016年,随着国家玉米托市政策的逐步退出,我国玉米供需格局已发生逆转。受国家种植结构调整,2017年玉米产量2.16亿吨,同比下降365万吨,而玉米价格回归促进了玉米消费达到2.43亿吨,玉米供给由原来的供给过剩变为趋于紧张。玉米去库存总体取得良好效果,临储玉米库存由2.3亿吨降至目前的1亿多吨,库存压力得到缓解。

  未来如保持这样的玉米消费水平,临储玉米库存将在两年左右消化完毕。从长期的种植结构来看,由于前几年种植收益的差异导致粮食结构性供给过剩,国家进行粮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调整种植结构的决定符合国情和市场的现实。对于大豆和玉米耕种的替代问题,我们认为应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区别化对待,避免一刀切,对于玉米优势产区应继续鼓励农民种植玉米,对于玉米非优势产区引导农户改种大豆,达到土地和自然条件的有效利用。

  

 

  中粮生化以玉米深加工为主业,各工厂均立足于玉米优势产区,辐射周边粮源以满足加工需求,同时根据各地区粮质特点,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和产品多样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因粮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品质玉米的价值,为其增加附加值。

  目前,中粮拥有国内最大的玉米加工产能、拥有玉米加工最全的产业链,拥有最先进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团队,我们能够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和粮质特点,研发并规模化生产相适应产品;同时我们对于玉米深加工拥有多年的运营经验,具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仓储设施,有能力将相应产品产业化生产,推向市场并保持稳定运营,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玉米的附加值,以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承担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们并不将原料局限于玉米上,中粮生化积极推进追求技术进步,不但攻关了全水稻为原料规模化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难题,并且储备了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的工程化技术,成为国内唯一的具备玉米、水稻、木薯和纤维素等多元化原料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

  根据913文件,要求在2020年纤维素燃料乙醇5万吨级装置实现示范运行,2025年纤维素乙醇规模化生产,如何看待未来我国纤维素乙醇的发展?公司在非粮或纤维素乙醇方面又将会怎样进行战略布局来承担国家目标的实现?

  佟毅:我国纤维素乙醇项目作为一种新能源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步伐、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精神。同时缓解了我国能源危机,做到了“不与人争粮、不与粮征地”,以及变废为宝的效果,是国家鼓励类高新产业。

  中粮生化在高新技术领域,面对能源环境的关键课题,遵照循环经济新理念,率先开展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项目研究。该项目投资3亿元,历经15年产业化攻关,先后完成了新型催化剂和优良菌种的研究开发,贯通了产业化工艺流程,建成500吨/年的中试示范装置线,同时完成了万吨级成套装置工艺包设计,生产出高品质纤维素乙醇产品;获得授权专利35件,拥有1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中粮生化旗下拥有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和设立于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将着眼国内外行业前沿,不断为包括纤维素乙醇在内的玉米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关键技术。

  当前,纤维素乙醇产业方兴未艾,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商业化装置,中粮生化将加快推进纤维素乙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进程。未来3~5年,中粮生化将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适时将纤维素乙醇生产产业化放大,引领产业发展。

  可否请您分享公司在探路商业化模式、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防范把控风险,提升市场份额的成功经验和创新运营模式?

  佟毅:通过改革促发展。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粮食流通加工企业,中粮集团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任。中粮集团于2014年7月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第一批试点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直接领导下,2016年7月18日中粮集团全面启动改革方案。

  中粮集团将米面油糖及玉米加工等业务作为核心主业来发展。为了实现资产的股权与管理权的统一,自2017年5月开始,将中粮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606)中的玉米加工业务剥离出来,与集团持有的其他玉米加工资产进行整合。该项目整合涉及资产超过100亿元,涉及企业20多家,此项工作完成后将大大提升中粮集团下属专业化公司的竞争能力。

  一是专业化公司业务边界更加明晰。玉米加工业务独立成军,战略定位更加准确,发展规划更加清晰,业务协同更加合理。

  二是专业化公司融资能力全面提升。随着中粮集团将玉米加工业务整合至新的上市平台,能从市场上获得新的发展所需资金。

  三是专业化公司调动了工作积极性。通过股权与管理权的统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落实“责权利统一”的同时,进一步调动了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管理控风险。中粮生化面对政策导向的影响、行业周期性变化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在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经营变革。

  一是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精益管理。在战略、研发、采购、销售等环节通过管理架构的统一,提高了企业整体管控和运营能力,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及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属地化管理,在客户维护、技术服务、装置运行及班组建设等方面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

  二是通过期现结合,改变企业的单一运营模式。中粮生化不但采取了玉米期货套保方式,降低原料采购风险,还主导了淀粉期货产品的上市,为期现结合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运营模式;

  三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模式。通过订单农业与农民及原料提供者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料的质量及平稳的采购价格,通过与客户相互持股建立长期捆绑式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产品销售渠道及合理的利润空间,实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在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推广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新技术,如煤制乙醇、生物质合成气发酵法制乙醇等是否会成为替代粮食发酵法的变革性的技术?公司针对新技术是否有什么措施?

  佟毅:生物燃料乙醇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进清洁低碳能源多元化、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中粮生化一直密切关注燃料乙醇新技术动态,比如节能和技术进步,以及纤维素乙醇商业化工程技术等,并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交流,待条件具备和时机成熟,公司愿意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吸收引进新技术,为公司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与农业有密切的关联,国家对三农和扶贫的响应,公司是否考虑扩展涉及多产业商业化运作模式?

  佟毅:中粮生化正在积极探索更加宽泛的商业合作机制。通过农业服务、订单种植、技术指导等方式参与农村农民及农业合作社的经营,并与种子、化肥企业及农业推广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是积极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推广蜡质玉米种植,联合大型有实力的种业公司、化肥农业公司以及各地的农业推广部门,联合为农户提供可靠的服务,保证农民的合理收益,促进农民增收,从而提高有效供给,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

  二是公司正在规划以粮食+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为核心的农业综合服务业务,通过为订单关系的农业种植者提供农资和技术服务,与农业种植者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将订单区域耕地的产出玉米以及秸秆全部纳入订单范围,农业种植者获得玉米全作物的增收效果,而企业获得产量有保障的玉米以及秸秆原料,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实现双赢。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