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中国生物营养强化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作者:邱锐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07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营养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无论是营养不足亦或营养过剩亦或“隐性饥饿”,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让科研工作者和民众自身,都意识到现代营养健康的特殊重要性。 

    

  如今担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一职的王东阳,曾参与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多年。近日,他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营养型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会”上对记者表示,第四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研究编制工作已经启动,而对农产品品质营养的调控研究也有望被纳入到我国“十四五”重大专项计划。 

 

  营养型农业愈发被重视 

  王东阳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国已将农业发展目标做了更大的调整,即由原本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导向型。“质量导向型很重要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国际上发起的营养敏感型农业,又被称为营养导向型农业。为顺应国民营养需求和农业发展转型要求,农业农村部今年开始对50个农业产业体系进行调整,每一个产业都正在陆续地增设营养岗位。” 

  据了解,这些营养岗位分布在全国不同的科研院所。这些岗位任职的专家会对所在领域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如何增加品质营养的调控进行指导,而他们的工作经费将由政府财政统一支出。 

  王东阳表示,在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的促进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在牵头启动一项名为“农产品品质营养调控研究”的协同创新行动。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农作物的营养强化,还包括动物的营养强化。 

  他告诉记者,该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构建适合国民营养健康和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品质营养评价体系,通过研究提出涵盖营养指标的农产品品种选育指标体系,对人们所食用的农产品感官品质、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能够进行定量化评价,同时指导以营养为导向的生物育种。” 

  第二个方面是开展种植类农产品和养殖类畜禽产品的品质营养调控的通则研究。 

  第三个方面是围绕稻、麦、玉米、薯类及猪、牛、羊、禽肉、禽蛋、生鲜乳等农产品品质营养提升需求,从育种方法、种养技术开展优质营养型农产品调控技术研究,以创制新品种,形成新技术。据悉项目从明年开始启动。 

  王东阳强调,项目的重点之一为技术研究,“首先要研究包括生物强化育种在内的技术方法,其次围绕农作物种植与动物养殖的品种分别研发出四到六项的调控技术。” 

  记者了解到,该协同创新项目未来三年的工作经费已作为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被纳入中央经费年度预算之中。据大致计算,针对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营养岗位的设立及该项目而被纳入中央财政的经费总计将超过五千万元,甚至有可能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第四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编制已启动 

  王东阳颇为兴奋地说:“可以看到,从今年开始中国生物营养强化项目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此外,他透露道,目前农业农村部正组织中国农科院创新团队,并由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牵头农产品品质营养调控研究,争取纳入到国家“十四五”重大专项计划。 

  “一旦被纳入国家重大专项,未来就会带动地方政府的相应投入。换言之,就是从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农产品生产、遗传育种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都会朝着品质改善或营养强化的研究方向发展。” 

  此外,过去我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时就制定了食物营养纲要,每十年便会颁布一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王东阳说:“纲要的目的是指导我国食物优化发展,推动居民膳食结构调整,确立与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加工等与食物营养相关的工作及创新要求,以此拉动政府财政的支持和投入,通过科技进步以改变中国人整体的食物状况和营养状况。 

  今年8月下旬,国家有关部门已正式启动第四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编制起草工作,并召开了纲要编制的工作研讨会。据悉,该纲要的编制由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牵头,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指导和组织下,由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具体承接主要的研究编制工作。 

  王东阳指出,对包括生物营养强化在内的农产品品质营养的调控,是纲要编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纲要具体的研究编制小组已成立,目前正积极开展工作。我们现在计划做一个纲要编制的动态信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将生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研究等重要工作的需求,提供给政府部门中与营养工作有关系的决策层以及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 

  他特别指出,希望相关科研机构针对生物营养强化领域的超常规发展,积极提出意见与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可以放入纲要编制的动态信息中,供决策参考,还将有可能被采纳、成为下一部食物营养纲要中的工作部署及指导。对中国作物与动物的营养强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