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人口是谁的红利?
作者:陈宝明 发表时间:2014年08月13日

  人口和资本、土地、技术一样,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关于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古已有之。但是人口被当作“红利”,却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事情,似乎人口本身可以像存在银行里的钱,或者一笔投资,本身可以产生出分红和利息来。显然,这一典型的金融或投资界的语言,把人口当成了实现某一目标的工具。

  勿庸置疑,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即经济增长是为人口服务的。而人口所提供的对于经济增长的“红利”,最终要看是否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如果众多的人口不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那么人口所提供的“红利”只能是少数人的红利,或者是其它国家的“红利”。对此,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人口数量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衡量人民生活水平,不仅要看人均GDP,而且最终是要看人均占有和消耗资源的多少。2004年,美国人均消耗能源7.90吨油当量/人,我国要达到美国的人均消耗水平,需要每年消耗近102.4亿吨标准油。再加上巴西、印度等新兴工业化人口大国,如果都走上依靠人口红利的工业化道路,那么即使达到了工业化水平,也是无法维持的。显然,资源和能源供给状况对人口的增长构成了硬约束,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能不考虑外部资源和能源的制约条件。从2009年开始,我国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铁矿石、铝土、铜等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9%、43%以及80%。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恐怕不能在增加人口的基础上进行。

  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大量低收入人口在贫困线挣扎,只能沦为被掠夺的对象。人口多,确实会产生吃穿用的需求。但是,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条件下,这样的人口增加,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没有多大帮助的。由于人口增多而产生的需求增加,只能成为少数发达国家、地区人口的红利。由于资源供给满足不了人民改善生活的需求,大量商品以次充好仍然能够有销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民虚幻的富裕感。比如在食品行业使用大量低廉的化工代用品,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一方面是有监管不严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恰恰体现了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把人口红利作为放宽人口控制政策的理由是短视的,会危害无穷。我们在研究各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时,往往把各国青壮年劳动力的多少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对于我国的人口红利,有专家预测,可能再过10多年,我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因此,为保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应放松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而社会上也存在种种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说法。这是一种典型的为增长而增长的逻辑,在研究经济增长中却忽视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也说明了我们对传统增长方式的依赖是如此的深重。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只能说是在既有人口、资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的条件总在变化,不能为了维持经济增长而始终保持原有的条件不变。因为人本身的需求、资源供给、环境等条件总是在变化的。从改善人的最终生活水平这一目的出发,应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而不是让人口无限膨胀下去。我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更应得到珍惜。

  人口红利转化成资本红利

  不要让人口成为少数富裕阶层的红利。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之中,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很多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给这些企业造成了空前的压力,希望保持原有竞争优势,维持低成本经营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要看到,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环节,获取的利润菲薄,比如,苹果的iPhone大部分在中国大陆组装,高端iPhone售价达750美元,而中国只能赚到25美元。就耐克代工而言,国外厂商1美元的利润中国只能分到区区4美分。我国有大量的劳动力,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用透支健康甚至生命来换取生活费,缺乏劳动保护措施、缺乏资本积累,缺乏社会保障。这样的人口红利,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不维持也罢。但是可能一沾上了“红利”,就把这些事实淡化了,甚至觉得工人的付出都是光荣的,所以美国《时代》周刊会把“中国工人”评为2009年度人物的第二。这样庞大的人口,只是成为了少数资本的红利。

  从总体上来看,人口红利论的错误,就在于把人口这个经济增长所应惠及的最终目标当成了为保持经济增长的工具,才产生了错误的政策结论。经济转型的阵痛,是成长阶段必须要经历的。实现了转型,也就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由于经济转型的痛苦难以忍受,而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对于人口增速下降,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应看到坚持国策所取得的成就,认真研究未来人口变化条件下的机会和政策,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步,让人民享受经济成长所带来的红利,从根本上提高广大人民的福止,而不是让人口成为经济增长和少部分人的红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