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由特斯拉开放专利谈起
作者:吕乃基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09日

  创新之所以发生,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个人具有涨落的空间和意愿,社会的筛选,以及顺应人类发展的方向。在这三项条件之间且存在三组两两关系:个人涨落与社会选择的关系,例如“共和国最终选择了忠于她的人”;社会选择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不同社会筛选的尺度各异,未必都与人类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看看世界各地每时每刻发生的纷争就能知道,谁都宣称真理在握。至于个人涨落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例如斯诺登不顾美国的河床约束,以其心目中的人类发展方向作为首选。其中,社会选择极其重要。

  与爱迪生同时期的特斯拉,在其令人眼花缭乱的发明之后,竟然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被遗忘”,社会选择与否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令特斯拉遗憾的是,社会选择了爱迪生。差不多在一个世纪后,作为特斯拉公司的老板,马斯克在决定开放专利之时,多半会想到前辈——天才特斯拉的境遇。如果社会在某一时期只能在多个选项中作出有限的选择,那么再好的发明,对于落选者来说,也只能是“杯具”,顶多只是换来后人的一声叹息。为了使自己的发明得到更多人的接受,为了使自己的发明有更多机会被社会所选择,马斯克选择了开放,以增加自己被选择的机会。

  开放,本来是IT的特征。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部电话,其效益等于零;两部电话,其效益为一,电话的数量再增加,使用者的效益呈指数增长。一种游戏的玩家越多,不仅商家的效益好,而且玩家之间彼此切磋武艺,相得益彰。

  封闭走向停滞。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开放是要素,是系统从环境中吸取负熵以使自我得到进化的必要前提。国外的许多大公司采用了公司间“代码共享”的策略,以期获得双赢的市场局面。其实,不只是IT,其他领域的情况也是如此。每一项知识只有通过开放,才能吸纳更多的知识,也就是得到更多知识的支撑,从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知识只有开放,才能接受更多的审视和批判,从而得到更有效的增长。这也是维基百科之路。

  以开放求发展,以开放促完善。这一点对于一项面向未来而又相对弱小的知识而言尤其如此,如初创阶段的比尔盖茨,PC机研发过程中的IBM,以及由阿帕网到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等。

  马斯克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眼下,那些非特斯拉的电动汽车还不是特斯拉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的对手是那些每天从世界各地的汽车工厂如洪水般涌出的汽油车。在并不存在,至少并不激烈的竞争中用专利来自我保护,不但意味着延缓竞争的到来,还有可能阻碍创新,还不如有效地使用公司既有专利,为电动汽车发起开源运动。“这不会损害到特斯拉,而是在帮助整个行业。就吸引和调动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人才的积极性等方面而言,我认为它事实上还会帮到特斯拉。”马斯克在给员工的信中写道:“通过这次的专利开源行动,特斯拉不但不会被打败,反而会变得更强大。”

  然而,开放未必就是成功。在马斯克决定开放之时,“业内人士”的态度耐人寻味。各种警示接二连三:特斯拉开放专利:美酒还是毒药?噱头还是真雄心?馅饼还是陷阱?不一而足。质疑之声一时盖过马斯克的开放之举。

  特斯拉的野心在于,通过建立标准,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真正的盟主,为自己打造一个强大的品牌王国。有人著文提醒跟随者,特斯拉抛出的是有刺的玫瑰,甚或甘醇的毒药。虽然特斯拉所期待的由自己主导的标准尚未建立,有趣的是,警示文章的标题格式倒是“标准化”了:还是,还是……,看似有选,实际无选,问题即是结论。要说的就是毒药、噱头和陷阱。

  诚然,马斯克未必高尚。然而,即使电动车是汽车业的未来,甚至可以为更多以汽油为动力的行业提供借鉴(电动飞机已经问世);即使特斯拉的开放之举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减少排放污染,缓解温室效应),这样的创新依然未必会为社会所选择。

  由此可见,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竞争者之间的利益之争和猜忌之心会影响社会对创新的选择,影响乃至改变技术发展的方向。最后为社会所接受者未必最优,只是多方利益博弈的产物。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