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一聚焦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看产业创新生态如何区域化打造
作者:韩爱青 贺春禄 发表时间:2021年07月22日

  在“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浙江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李鸣表示,产业创新生态正呈现一种区域化推进的态势,从国家层面上看,要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

  基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规划建设案例,他对产业创新生态如何区域化打造提出了一些经验建议,希望可为全国其他区域的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产业创新生态肯定有核心区域

  朱李鸣介绍,产业生态系统按照常规有5个链条,在区域化的实现过程中重点与产业创新的策源地结合在一起。策源地的打造结合到区域应从三个维度来把握:第一,创新策源地从布局的角度看,重点要考虑到名城和名校结合的创新“土壤”;第二,从创新策源地的创新功能组合角度来讲,基础研究是一个龙头,企业实际是一个主体,这里可能有科技中心和产业中心深度产学研融合以追求创新的内核;第三,区域创新的要素配置实际呈现一种“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创投机构、科技金融包括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体系,与政府相关机构、政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很好的创新机制与生态。

  其次,对区域而言,要重点响应国家原始创新策源地打造的战略需求。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包括强化技术研究意见明确的战略方向,实际是打造一个区域的创新策源地或者创新生态中重点要去切合的方向。

  另外,策源地是带有区域全球竞争性的,要凸显出创新生态或区域创新策源地在全国科创中心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当中的比较优势。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于是谋划打造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因此,创新策源地的打造或者区域性的创新生态营造实际也要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

  “区域创新、产业创新生态肯定有一个核心区域,这个区域要定位,必须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以提升特色优势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朱李鸣说。

  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是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结合

  朱李鸣认为,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是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两方面结合的结果。比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从“十三五”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目前在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平台、汇聚创新人才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概括来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突破:第一是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方面有突破性的建设。第二,在硬核科技创新性的开发方面,尤其是体现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分别占到浙江全省的三分之二和85%,技术高度集聚,有很多技术填补了国家技术领域的空白。第三,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到2019年年底,累计集聚人才总量已突破50万,海外高层次人才6892人,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工作站19家,已经成为全省密度最高、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人才高地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首选地。第四,其环境改善快速发展。杭州西站枢纽、浙江大学国际医学中心正在建设中。

  “打造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生态关键还是要突破产业创新生态本身存在的问题。实际体现在硬核科技支撑力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及产业链本身现代化水平方面。这种快速发展的集聚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现有的国际教育医疗设施还是供给的短板。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涉及到三个行政区、三个建设的科学城主体,统筹机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这些在地方的创新生态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朱李鸣说。

  今年,浙江省为实现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和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省份的目标,提出来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把其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田。一是在目标定位上要成为“互联网+”、生命健康、核心材料这三大科创高地里最集中体现创新策源能力的区域,重点打造全球卓越的数字科创中心和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创中心;二是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三是提出国家数字科技科创特区的概念;四是使其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区。

  产业创新生态区域性落地从八个维度突破

  朱李鸣认为,产业创新生态区域性落地要从八个维度重点突破。第一,在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策源的能力方面。“要真正抓住源头创新,落脚到创新生态形成中,落脚到重大科学装置、国家和省级实验室上,这些能不能形成一种设施群?现在讲产业创新生态可能还要回溯到源头创新、基础研究,真正能够形成这样一些有实力的科研平台,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攻关计划。”朱李鸣表示。

  第二,提升一流创新人才集聚力。作为一种区域性打造,应提出人才创新特区的概念,重点在完善人才引进的机制,尤其是组织实施一些创新人才计划,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用才、引才网络。

  第三,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重点一是提升数字科技产业创新集群的竞争力,其作为最重要的产业,跟数字创新中心、科创策源地的打造契合在一起;二是提升生命健康和高端装备两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三是提升金融科技和创投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包括人力资本服务这些特色的科技服务业集群,这也是创新生态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四是培育比如新材料、量子通讯及其他的未来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力。

  第四,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很快,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从适应到慢慢适度朝前引领的过程,在创新生态当中,硬件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度超前谋划也应该是区域产业创新生态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五,提升未来城市生活品质的吸引力。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朱李鸣说,城市未来的生活品质对科创人才的吸引力,实际是一个城市创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前一阶段的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强调,“所以某种程度上宜居宜业有舒适感和未来感的创新设施,特别是生活服务设施的打造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六,提升现代城市数字化治理引领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突破行政区和行政层级,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制度创新,来扩展城市大脑的运用空间,打造多元智治的平台机制模式,真正使数字赋能未来产业、未来城市、未来生活。

  第七,创新策源地或者产业生态是“有形无界”的概念,在现实当中往往和行政区域本身的跨界有冲突。目前在研究过程中要遵循功能集聚全域一体的原则,形成一种很好的整体跨区域、突破原来行政区的规划治理统筹。

  第八,提升创新策源地、创新生态营建当中政府的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打造当中,特别强调了因涉及三个行政区、多个平台和公司,尽可能打造一个平台、一个主体、多块牌子的体制机制架构,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整合、实体化的管理和市场化的运作;在不同的行政区域能够相互联动,建立项目的税收分成、招商数据互算、人员配置、产业协同互动的工作机制,在省级层面上,省市区统一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协调好跨区域、跨部门、跨行政职级的重大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因此在开发机制上,也建议有一个一体化的投资开发主体。”朱李鸣建议。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