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分布式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边长10毫米的立方体,突破了算法上的难题,能按照需要形成简单的物理形状,向真正的“智能沙”迈进了一大步。沙粒能向前后传递信息,选择性地贴附在其他沙粒上,形成3维物体。“智能沙”并不只是简单地构建某个破损的机件,当它们完成了某项功用后,还会返回成一堆沙粒的样子,彼此分离独立,以便下次构建新的形状。他们把这种立方体叫做“智能卵石”,每个立方体的4个面上装有永久电磁体,可以通过电脉冲磁化或消磁。彼此不仅能靠磁力相连,还能沟通共享磁力。每个“卵石”中都有一个微处理器,能存储32K字节的程序代码,只有2K字节用于工作记忆。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