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全球观察

  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找到了一种或许能够拯救地球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Ideonella sakainesis”。这种细菌可以在塑料上茁壮生长,分解塑料,并将PET作为其主要的碳和能量来源。

  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将自己变成行走的发电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给出了答案。TimothyO'Connor和他的同事创建了一种无硅且可弯曲变形的可穿戴太阳能电源,能够轻松贴在皮肤上,并产生足够的电量支撑手表运行。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近日研制出一种神奇的纳米结构玻璃光盘——“超人记忆晶体”。这种“晶体”光盘能够显示信息的五维,即纳米结构的大小、方向和三维坐标,这种5D数字数据,可以使信息存储长达数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表示,靠意念控制的义肢、轮椅和计算机有望在10年内问世。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让瘫痪患者自己控制义肢或轮椅,并计划明年将对一项能够接收及传送大脑信号的高科技植入装置展开人体试验。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同行利用小鼠脑部细胞培养物进行相关实验后发现,采用石墨烯材料制造的电极能安全地与小鼠脑部神经元相连,且连接后的神经元可正常传递电波信号,而不产生不良反应。

  日前,日本近畿大学教授井原辰彦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高速清除溶液中放射性铯的新技术,能将铯离子吸收到尺寸较小的多孔铝电极上。

  据气候投资基金会报道,摩洛哥已经在撒哈拉沙漠中,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努尔-瓦尔扎扎特(Noor-Ouarzazate)综合发电场。据悉,该发电场到2018年将满足超过100万家庭的用电需要,且每年可以减少76万吨的碳排放量。该发电场采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方式,能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夜间和阴天需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至纤至薄、轻盈柔韧的光伏电池,可以放置在从氦气球到智能服饰等任何地方。

  据报道,犹他州立大学喷溅实验室和合作科学家找到了解决“尿液喷溅”问题的方法——在便池中添加一种类似齿肋苔藓且由无数细柱状结构构成的便池垫。

  据悉,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和牛津大学研究员合作,对日本601种职业(劳动人口约达4280万)展开调查,推测出10至20年后,日本约有一半人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取代。这有望填补人口减少导致的劳动力缺口,但过度取代则有可能严重破坏可选职业的多样性。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