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为主导
模式一:衍生企业或技术入股企业
衍生企业。大学衍生企业是指首批产品的技术和多数创始人都是来自于大学院所的企业。衍生企业是技术转移的主流模式之一。在硅谷,“斯坦福企业”创造了硅谷近一半的财富。在中关村核心区,大学院所衍生企业始终是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例如,中科院的联想、北大的方正、清华的紫光和同方等。
技术入股。部分大学院所以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入股企业的方式推动成果转化。例如,北航以其持有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与中航重机合作成立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经协商,北航以技术成果作价持有新公司30%的股份,并约定如果引进新的投资人,北航的股份不被“稀释”,即“弹性股权”方式。
核心机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其衍生的企业或者技术入股的企业之间是否拥有合理的技术评估评价方式,是否建立了权责利清晰的契约关系。
模式二:设立专职技术转移机构、大学科技园和开放实验室
设立专职技术转移机构。由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批准后设立,隶属于高校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包括独立注册的法人机构和高校院所内设的非独立法人。例如,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探索形成了一条集项目筛选、产品整合研发、产品推广为一体的技术转移模式,同时还建立了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鸿基(唾液酸)生物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所企共建联合体。北京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北航特设的技术转移法人实体,推动孵化北航科技成果转移,同时也会承担部分常规性的科技成果转移工作。
核心机制:是否有具有技术和市场复合背景的专业人才,是否建立了有效发挥人才能力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建立大学科技园。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组合,为大学的成果转化、衍生企业孵化以及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承担着扶持高技术创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职责。例如,人大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探索形成了“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综合孵化服务体系,吸引了一批携带原创商业模式和技术的留学人员、人大学生入驻,同时还建立了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以服务企业。目前,人大科技园已孵化培育了众多知名文创企业,如北京购乐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核心机制:设立科技园的大学是否赋予了其清晰、合理的职能,是否建立了能够有效发挥其职能的管理制度。
中关村开放式实验室。依托中关村示范区内的高校、院所和企业实验室建立的,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目标,对示范区企业实现开放、资源共享的实验室。例如,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水质实验室,以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与企业建立起长期产学研合作机制,成功推动“室温条件下甲醛净化催化剂技术”等新技术的向企业的转移。
核心机制:一是遵循校企间合作的市场规则,二是提高企业使用高校院所资源的积极性,三是保证政府支持资金的有效使用。
以企业为主体
模式三:技术交易与技术并购
技术交易。包括买断技术所有权、获取技术(专利)许可、委托开发等多种方式。例如,碧水源从日本购买引进了三菱丽阳的水处理技术;大北农集团将国内先进的抗虫抗除草剂性状基因技术出口到阿根廷。
技术并购。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以获得所需技术和人才的方式。例如,双鹭药业通过并购加拿大PnuVax公司,获得研发、生产肺炎疫苗的专有技术及龋齿疫苗的国际专利许可,同时获得了符合WHOcGMP标准的蒙特利尔工厂。
核心机制:技术交易的核心机制在于技术价格与价值的评价方法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技术并购的核心机制在于收购双方的产权是否清晰、对收购价格的预期能否达成一致,以及谈判与交易规则是否清晰。
模式四:在高等院校设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一般是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支持大学或科研院所单独或与企业一起,就某一领域的基础技术进行持续研发的机构。例如,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英特尔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一起合作成立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开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物联网前沿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深入合作。搜狐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搜狐-清华大学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根据约定,联合实验室每三年为一个合作周期,合作周期内搜狐提供一定金额的研发资金,双方以研究课题的方式开展合作。
核心机制:合作双方能否在项目选择、过程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形成共识及相应的契约关系。
模式五:企业科研人员离职创业
曾就职于大企业的科研人员离职创办新企业。例如,百度公司的程浩、周利民、段晖、谌振宇等人离开百度后分别创建了基于搜索平台的迅雷、爱帮网、一见网、抓虾网等。
核心机制:与所脱离的原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关系是否清晰,是否能与原有企业保持良好的协同发展关系。
第三方组织和专业技术转移服务企业
模式六: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或中介提供技术转移服务
技术转移机构接受技术需求方或供给方的委托,为技术转移双方提供技术评估、专利分析、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等有偿服务,同时有的技术转移机构也直接开展技术孵化、设立项目公司等业务。例如,清华科威为已经为平煤集团、湖北广济、浙江医药提供了技术转移服务,并且与美国拜沃公司合作设立北京科威拜沃公司,开展哈茨木霉菌技术的产业化。超越科创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寻找国外有潜力的技术,利用国内研发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聘请国外高水平专家作为牵头人,带领中国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商业化开发,以期快速形成具有产业化价值的技术。
核心机制:是否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服务业商业模式,以及所服务的市场是否发育成熟。
模式七:产业技术联盟利用成员单位资源组织技术转移
产业技术联盟利用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基础,采用分段收费机制,联合推进项目评价、落地、流转和企业孵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例如,中关村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依托联盟企业,构建了从原料(乐威泰克)→剂型开发(科信必成、维他法)→质量控制(方正医药研究院)→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昭衍)服务链,吸引科研院所及海外优秀团队项目落地,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孵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
核心机制:产业技术联盟成员之间对于技术转移服务的认可程度,以及相互之间是否建立了清晰、可行的权责利契约关系。
作者简介:
赵慕兰 长城战略咨询特聘顾问
王成刚 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国际业务部经理
佟大为 长城战略咨询国际科技合作咨询师
说明:本文是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支持课题《中关村核心区技术转移路径与机制研究》的摘编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