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创新的主体,世界知名企业如微软、思科、IBM,都是由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壮大而来的。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导致获取银行贷款非常难,很多企业由于资金缺乏倒在了企业发展的死亡之谷阶段。因此,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政府支持创新的重中之重。
国内很多学者也研究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和对策。从现有研究来看,大部分是从企业角度通过调查分类来研究的,如陈晓红和刘剑(2003)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证明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初创阶段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关键。李希义(2009)通过实地调查机械制造、软件和生物医药类企业,发现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贷款难的原因在于企业风险大、缺乏固定资产等。但是,国内从银行角度来分析的研究则很少,尤其是对当前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存在不足缺乏研究。本文则从以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丰富的北京市为调查对象,基于银行专业人员的角度来分析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为使调查具有代表性,我们选取14家银行作为调研对象,接近北京市内银行种类的一半,银行类型既有特大型的国有银行,也有城市商业银行,还包括总部在京外的杭州银行等;并采用了实地访谈的调查方法,与每一家银行内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座谈,从中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调查结论
根据访谈和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信息因素和政府举措的缺陷限制了国内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具体包括如下因素:
银行获取信息渠道不通畅
通畅的信息交流通道是银行获取企业信息资料的关键。北京市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0000家,面对如此众多的科技资源,银行都反映(除北京银行):银行对科委所支持企业的信息,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等都不了解,有几家银行甚至都不知道北京科委支持哪种类型的企业。渠道不通畅限制了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
银行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认知把握难
科技型企业所涉及的高科技领域分布广泛,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领域有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十多个,每一个领域又分为若干个子领域;具体到每家企业,所涉及到的技术分类更细,没有专业知识是很难了解和掌握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信息和发展前景。而银行的业务人员大部分是金融财会专业,理工科的少,对企业的财务指标非常了解,但是对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技术不熟悉,很难判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前景。
政府支持目标不明确使银行选择难
银行人员反映:市科委确定的支持目标比较笼统,既有企业,也有科研项目,银行对于科研项目不了解,很难选择到底是否支持。如北京市科委发起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专项融资行动计划,采取提供贷款风险补偿金和业务补助金方式,引导市内银行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该计划中,引导银行支持的目标,既有企业,是轻资产、高风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也有科研项目,包括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融资项目、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项目、北京市战略新兴产业中的融资项目。
政府对银行的考核监管措施落实难度大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大的特点,银监会和科技部出台的政策中提出了“提高贷款风险容忍度、业务考核尽职免责”的支持措施。如,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9〕37号)要求:“建立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制度,适当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对于上述考核监管措施,各家银行都反映:银监会等制定出台的尽职免责政策在具体实施时很难操作。从个人发展角度出发,银行职员都不乐意负责的项目出现不良贷款,从而影响个人业绩和未来发展;而且银行主管机构在考核时,对银行的风险考核指标还是非常严格,对于银行出现的不良贷款率是整体考核的,因此银行在具体操作时对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很难实现。
银行获得的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受到限制
为鼓励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创新,北京市科委采用了贷款业务补助的方式,对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银行依据其发放贷款总量提供奖励。不过对于这些补助金,参与调查的银行都反映:目前北京市科委补助给银行的资金在银行内部使用存在问题,虽然银监会规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部等专营机构实行单独的财务核算,独立核算成本利润和实施独立的激励约束,但是目前银行获得的补助金只能以营业外收入列入银行的总账户,不能以奖金形式对具体开展科技贷款的部门或者业务人员进行奖励,从业人员开展风险较高科技信贷的高收益性体现不出来,从而降低了银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科技贷款风险备偿金使用方式存局限
为了弥补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北京市科委设立了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目前补偿金的规模接近5000万元。调研发现:科委的科技贷款风险备偿金的使用存在问题:一是风险补偿金资金规模并不能完全覆盖银行发放的全部科技贷款。根据北京市科委的统计,2012年由银行发放的科技贷款规模接近260亿元。这5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不能完全覆盖260多亿元贷款的违约风险。二是目前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是面向市内全部23家银行的,各家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不同,如果多家银行同时发生不良贷款,现有的补偿金规模能不能承担银行的风险,如何补偿多家银行的贷款损失,都是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
政策建议
针对调研中出现和银行反映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银行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制定政府补助金的具体使用办法
建议科技部门联合财政部门、银行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相关办法和细则,明确规定政府补助给银行的资金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确保资金用于奖励从事发放科技贷款的银行从业人员。
建立银行和科技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
科技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所属机构,构建企业和银行的交流平台,展示科技部门历年支持的科研项目以及承担企业的相信息,并定期举行企业与银行的项目推介会,以加强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明确政府支持和鼓励发展的对象,以科技部门历年支持的、承担科研项目的企业为支持对象,提供名单式的列表,银行可以从中选择贷款对象即可。
增强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认知程度
国内银行可以通过科技部门或者中国银行业科技专家选聘系统,寻求科技咨询帮助,提高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技术的认识,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增强银行把控风险的能力。
创新贷款风险补偿金的使用方式
科技部门选定几家银行合作,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明确与合作银行的贷款损失的承担比例,避免目前这种“撒胡椒面”的做法,引导银行贷款支持那些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的创业阶段企业。
作者单位:
李希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万金杭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葛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