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贵州省蔬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绿色经济视角
作者:熊肖雷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24日

   摘要:新时代,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的边界在城乡间进一步拓展,不仅包括传统蔬菜产业的生产环节,还包括科研、加工、运输、销售和消费环节,而生产和消费是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绿色经济视角,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采用2011-2019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动态趋势,指出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蔬菜市场准入制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探索建立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创建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相衔接的共享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经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共享机制;贵州省

  绿色农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David和Blaylock(1986)较早研究了普通食品消费需求与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Michael(1988)研究了绿色农业生产成本及一味发展传统农业产业而不从事绿色农业开发所承担的风险。

  国内绿色农业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严立冬(2009)运用经济学中的恩格尔曲线、帕累托效率及柠檬市场理论对绿色农业的概念进行了推导;赵大伟(2012)按照绿色农业产业特性,构建了绿色农业发展系统动力机制模型;杨永(2019)通过分析绿色认证蔬菜的生产状况、地域分布、数量特征,发现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蔬菜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绿色认证蔬菜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现象。新时代,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的边界在城乡间进一步拓展,不仅包括传统蔬菜产业的生产环节(品种选择、育苗、定植、施肥浇水、病虫草害防治、常规田间管理),还包括科研、加工、运输、销售和消费环节,而生产和消费是蔬菜产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生产环节需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才能保证产出的蔬菜品质优良(戴军,2020),消费环节需要实现绿色蔬菜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才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蔬菜的购买需求。

  长期以来,由于绿色蔬菜产业链的断链和短链,导致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受到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的双重制约。一方面,由于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少,高端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不规范,带动能力不强,导致注册绿色蔬菜商标少,绿色蔬菜品牌影响力弱(朱浩军,2020);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普通蔬菜形成的低价消费习惯,使得绿色蔬菜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导致绿色蔬菜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了小农户采纳新技术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的意愿(项朝阳,2019)。已有文献研究表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十三五”以来,贵州正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根据《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可以看出:“贵州将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茶、蔬菜、中药材、精品果业、马铃薯、核桃、油料、特色食粮、水产业等十大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2017~2020年,贵州省蔬菜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发展辣椒500万亩、食用菌16亿棒、笋用竹100万亩,建成全国重要的夏秋蔬菜基地、名特优蔬菜基地、辣椒产销中心和优质特色食用菌基地,调剂周边地区的冬春喜温蔬菜基地。为此,本文基于绿色经济视角,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采用2011~2019年贵州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动态,依据实证结果指出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贵州省实现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选择依据。

  1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1.1指标选择

  本文基于绿色经济视角,依据2011~2019年贵州统计年鉴涉及的蔬菜产业绿色发展指标,选取贵州进入“十二五”到“十三五”以来(2011~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年度蔬菜生产规模变动量、年度蔬菜生产增长率、农用化肥施用量、年度化肥施用变动量、年度化肥施用增长率、农药使用量、年度农药使用变动量、年度农药使用增长率、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年度农膜使用变动量、年度农膜使用增长率12个绿色经济变量作为测算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指标,以此求解出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

  1.2数据来源

  “十二五”以来,贵州充分利用气候优势、生态优势,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产业集聚、生产集约、绿色生态、增效增收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绿色农业产业在城乡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全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保证实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以充分挖掘出近年来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选择2011~2019年贵州统计年鉴的官方权威时间系列数据作为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动态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

  1.3结果与分析

  依据上述变量指标和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动态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表1-表4所示。

 

 

  从表1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1)2011~2018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呈现出正增长发展态势,8年时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从1062.78万亩增加到2101.52万亩,净增加1038.74万亩,首次超过2000万亩;(2)从增长率变动方向来看,2012年和2015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增长率呈现出下降趋势,2013年出现反弹,增长率回升,但2015年又第二次出现反弹,增长率小幅递减,2016年出现第二次回升,2017~2018年增长率连续两年稳定上升且增长幅度均超过9%;(3)从增长的特征来看,2011~2018年贵州省绿色蔬菜种植规模的整个增长态势呈现出波浪形特征。

  从表2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1)2011~2015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农用化肥施用量呈现出持续递增趋势,5年时间,农用化肥施用量从2011年的94.06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103.69万吨,净增加9.63万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表现为持续正增长,农业生产对化肥依赖程度较大,客观上说明贵州绿色农业生产水平低,尚处于石油农业向绿色农业过渡阶段。(2)2011~2016年贵州省年化肥施用量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波浪形动态变化趋势,2011~2013年,化肥施用量增长率持续递减,从2011年的8.70%下降到2013年的1.39%,净减少7.31%;但2014年贵州省年化肥施用量增长率却出现了第一次拐点,化肥施用量增长率不减反增,从2013年的1.39%增加到1.76%,净增加0.37%;2015年贵州省年化肥施用量增长率持续增加,从2014年的1.76%增加到2.37%,净增加0.61%;2016年贵州省年化肥施用量增长率出现第二次拐点,化肥施用量增长率开始出现负增长,从2015年的2.37%下降到-0.019%,增长率为负数;(3)2017~2018年贵州省年度化肥施用增长率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且下降幅度较大,均超过5%,说明贵州农业发展自从2016年开始初次实现了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开始向绿色农业的优质、安全和生态方向发展,这与2016~2018年贵州蔬菜产业生产规模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相吻合。

  从表3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1)2011~2018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8年时间,农药使用量从2011年的14469吨减少到2018年的11312吨,净减少3157吨,说明贵州农业已从石油农业进入绿色农业发展初级阶段,贵州开始注重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对城乡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2)2011~2018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呈现出波浪形动态波动特征,农药使用量波动出现了三次拐点,第一次拐点出现在2012年,农药使用量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2012年比2011年仅仅减少了19吨;第二次拐点出现在2015年,农药使用量出现逆转,农药使用量不减反增,由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297吨,与第一次拐点相比,农药使用量大幅增长;第三次拐点出现在2016年,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再次出现逆转,农药使用量不增反减,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2016年比2015年仅仅减少了45吨,与第一次拐点相比,农药使用量减少幅度较小;(3)2017~2018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且下降幅度较大,均超过1%,说明贵州农业发展自从2016年开始初次实现了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开始向绿色农业的优质、安全和生态方向发展,这与2016~2018年贵州蔬菜产业生产规模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相吻合。

  从表4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1)2011~2018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塑料薄膜使用量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8年时间,农业生产塑料薄膜使用量从2011年的40857吨增加到2018年的54830吨,净增加13973吨,说明贵州农业生产对塑料薄膜的需求量呈现出正增长趋势。(2)2011~2018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塑料薄膜使用量呈现出波浪形正增长动态波动特征,2011年,农膜使用增长率由负增长转向正增长,从2010年的-22.16%上升到2011年的12.95%,净增加35.11%;但2012年出现了第一次拐点,农膜使用增长率下降到7.84%,2013年出现第二次拐点,农膜使用增长率上升到9.01%,2014年出现第三次拐点,农膜使用增长率下降到1.91%,2016年出现第四次拐点,农膜使用增长率从2015年的0.93%上升到3.34%,2017年出现了第五次拐点,农膜使用增长率下降到0.17%,2016年出现第六次拐点,农膜使用增长率上升到7.22%,增长幅度较大且为正增长。(3)2018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塑料薄膜使用量大幅增加,年度农膜使用量净增加3692吨,年度农膜使用增长率超过5%,这与2018年贵州蔬菜产业生产规模大幅度增长(年度蔬菜生产增长率11.8%)相吻合。

  上述测算结果表明:贵州省绿色蔬菜种植面积增长空间较大,有持续增长的可能,年度规模变动幅度较大,均大大超过农作物总种植规模的变动幅度,各测量年度均超出5%的增长率,且出现2次反弹和2次回升现象,增长出现波浪形特征,说明贵州绿色蔬菜产业结构仍处于动态调整阶段,尚未进入优化升级阶段。

  可能的解释是:(1)绿色蔬菜产业可以在贵州城乡间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初见成效;(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状态良好,绿色蔬菜在贵州绿色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大的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3)进入“十三五”以来,贵州省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向绿色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2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用化肥增产理念制约了贵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农用化肥施用量负增长变动幅度较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反映出近年来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着对化肥增产理念的认知不足。表2的测算结果表明:2016年贵州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非常之小,仅比2015年减少0.02万吨,即全省仅仅减少了200吨,按照贵州88县来平均,1个县仅仅减少了2.27吨,按照2016年全省1158个乡镇来计算,1个乡(镇)仅仅减少了0.173吨(173公斤),按照2016年全省14619个村委会数量来计算,1个村委会仅仅减少了0.012公斤(12克),如果平均到每一个村,一个村仅仅减少了约3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明2016年是贵州石油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升级的1个标志性拐点,表明贵州省蔬菜产业自2016年开始向绿色化和规模化方向转型升级,但目前贵州绿色农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绿色蔬菜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蔬菜属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供给明显不足,经济效益提升的空间非常大,绿色蔬菜生产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2蔬菜生产环节的病虫草害防治对农药的依赖性依然较大

  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变动幅度较小且存在反弹的情况,如2015年农药使用量正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反映出近年来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仍然存在着农药对蔬菜生产环节的病虫草害防治功效的认知不足。

  表3的测算结果表明:(1)2016年贵州省农药使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非常之小,仅比2015年减少45吨,即全省仅仅减少了45吨。按照贵州88县来平均,1个县仅仅减少了0.51吨(511公斤);按照2016年全省1158个乡镇来计算,1个乡(镇)仅仅减少了0.039吨(39公斤);按照2016年全省14619个村委会数量来计算,1个村委会仅仅减少了0.003吨(3克),如果平均到每一个村,一个村仅仅减少了约1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表明贵州省蔬菜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尚处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阶段,很多蔬菜产品达不到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质量认证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贵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2)2011~2014年,贵州省农药使用量呈持续递减趋势,但2015年,农药使用量第一次反弹,农药使用量正增长且幅度较大,2016年农药使用量再次反弹,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且幅度较小,仅为0.33%;2016年无论从农药使用量来看,还是从年农药使用量增长率来看,均呈现出负增长趋势,但下降的幅度非常之小,负增长趋势不显著,反映出2015~2016年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蔬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引领贵州蔬菜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但蔬菜专业大户和广大小农户的绿色生产参与度较低,仍然存在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产而大量使用农药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贵州绿色蔬菜产业链在科研、生产、加工、储藏、物流、销售、市场、消费等关键环节存在断链和短链的客观情况,城乡绿色蔬菜产业融合度依然较低。

  2.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对塑料

  薄膜的普遍使用导致水土流失和蔬菜品质下降

  2011~2018年贵州省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连续8年正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反映出“十二五”以来,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明显存在着对农用塑料薄膜增产增收理念的认知不足。表4的测算结果表明:2011~2018年,贵州省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呈持续递增趋势,这反映出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蔬菜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了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为了实现增产增收的生产目标,家庭农场、蔬菜种植专业大户和小农户随之也增加了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这导致贵州省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其直接结果是造成蔬菜生产耕地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到蔬菜种植耕地质量,进而使得蔬菜品质下降,“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贵州省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质量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

  3贵州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蔬菜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当前贵州省绿色蔬菜的市场准入制度不规范,因此,应建立统一的绿色蔬菜市场准入标准,改革绿色农产品认证制度,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大县建立县级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对本县生产的绿色蔬菜进行产地质量安全监管,健全与绿色蔬菜市场准入相衔接的绿色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动绿色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从研发和技术层面减少蔬菜生产环节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用塑料薄膜负增长,从生产源头上有序保障绿色蔬菜的供给质量。

  3.2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探索建立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当前贵州省蔬菜产业尚处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建立以绿色蔬菜产业为重点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绿色农业企业等创新主体协同攻关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种业主要作物联合攻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探索建立符合绿色生产要求和绿色消费需求的蔬菜产业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绿色蔬菜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绿色蔬菜技术创新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蔬菜新品种、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在城乡间的充分自由流动和推广应用。

  3.3创新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相衔接的共享机制

  由于蔬菜绿色生产同时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为规避蔬菜生产者面临的双重风险,因此,应探索开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蔬菜种植小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生产方法的积极性,从生产环节逆向推动科研环节实现蔬菜新品种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从销售环节打通绿色蔬菜的国内外电商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和交易成本,实现绿色蔬菜的优质优价和产品创新,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与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相衔接的共享机制,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绿色蔬菜新品种,提升绿色蔬菜产品质量。

  作者简介:

  熊肖雷,男,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绿色经济与企业经济。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8YJ83),贵州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03)

  参考文献

  [1]严立冬,崔元锋.绿色农业概念的经济学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39-43.

  [2]赵大伟.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变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72-79.

  [3]杨永.乡村振兴下的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9):11-15.

  [4]戴军.江苏蔬菜产销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蔬菜,2020(3):11-15.

  [5]朱浩军.平凉市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J].中国种业,2020(6):25-27.

  [6]项朝阳,肖小勇,宋长鸣.我国蔬菜产业当前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蔬菜,2019(3):1-6.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