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由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以下简称工业安全产业联盟)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支持,控制网(www.kongzhi.net)&《自动化博览》承办的“2018工业安全大会(ISSC2018)”在北京京仪大酒店盛大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在致辞中谈到,工业控制系统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工业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变得更加容易,这固然给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前景,同时,也对工业安全的保障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今天,工业安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归根结底,保证工艺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是基本要求。希望2018工业安全大会的成功举办,能为业内带来更多关于工业安全的探讨与思考。
工业安全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和利时科技集团董事长邵柏庆致辞表示,提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能力、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成为当前我国工业信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不同层面共同努力,加深业内伙伴的合作,共建工业信息安全生态圈,为提升我国工业安全核心技术能力、为我国工业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安全服务而付诸努力。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梅恪致辞谈到对于工业安全内涵的理解,他认为,若想全面保障工业安全,应将过程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全面考虑,从危险源分析,区分不同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策略,希望IT和OT领域协同合作,共同提升我国工业安全整体水平。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业安全产业联盟秘书长范科峰在大会的第一个报告《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究》中,分析了当前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此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任务,指出应从加强统筹协调规划、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深合作交流推广四个方面来保障体系的建设。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在《区块链的价值及应用前景》的报告中介绍了区块链的五大价值,并针对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的信任、集体维护、高度透明、可靠数据库”的特点,提出了区块链在工业领域的四大应用场景:工业物联网、生产智能化管理、工业大数据管理和分布式智能生产。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融的《在石油化工大安全框架下的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策略》报告,从12个方面介绍了石油化工大安全理念及系统框架,通过对工控系统安全现状与威胁分析、对比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探讨了工控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分享了工控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工程案例,最后,强调我国当前急需培养既懂工控系统又懂网络安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60企业安全集团工业安全产品线副总监王弢的《从生产运营到安全运营——大数据驱动的工业安全防护体系》报告指出,新时代的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核心技术从依赖签名发现单一攻击,演进到用大数据技术和威胁情报对攻击组织进行溯源和研判,介绍了360工业安全运营方法论,即建立以安全运营为中心,以威胁情报为驱动,以协同联动为基础的工业安全防护体系。
北京康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家工控机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迎春在《一种工业互联云平台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分享其团队研制的工业智联云平台,并介绍了该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业部技术总监孟雅辉带来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安全最佳实践》的报告,介绍了工业互联网时代安全的三大解决之道,并结合启明星辰4年工控安全探索和实践经验,分享其在电力、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烟草、先进制造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安全实践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两化安全部副主任柯皓仁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国信通院在工业互联网安全方向落实国家政策、指导意见的各类技术举措,重点介绍以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预警平台、攻防演练云平台等5大平台为核心的保障能力建设情况。
海尔集团信息安全技术团队负责人张海港《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和防护平台》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海安盾的技术体系、未来目标体系与安全运营中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系主任赵国新在《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示范工程——化工生产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报告中,分享了蓝星集团南通星辰公司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案例。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信息安全技术经理刘盈《工业信息安全发展与防护体系构建》的报告,谈到了当前工业企业正在进行的智能化转型,介绍了建设工业信息安全体系的三大目标,提出了工业安全防护体系创新和工业信息安全技术突破,并对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完善给出了解决方案。
工业安全是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支撑,也是构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保障。2018工业安全盛会共邀请来自电力、石油石化、冶金、市政、轨交、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用户单位、系统集成商、生产厂商、设计院、大学及科研单位的近150位代表出席,共同深入交流和探讨当前环境下,工业安全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求索智能化背景下国家工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