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全球观察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研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地毯,可以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他(她)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

  近日,美国军方演示了最新版本的机械狗,被命名为“LS3”,绰号“阿尔法狗”。阿尔法狗是一种四腿自治机器人,不久后便会成为士兵们最好的朋友,跟在士兵后面在战场上行进,帮助他们驮运装备。

  据悉,乌克兰的研发人员发明了可将手势转换为声音的高科技手套,这将大大提高聋哑人的生活质量。这一新发明被命名为“畅所欲言手套”,其内安装了一套复杂的传感器网络,可识别手部动作,并将其“翻译”成符号,之后一个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会再把这些符号转换成声音,从而完成了用手势来说话的过程。这款发明依靠太阳能电池提供动力,使用者可以自己设计手势让应用程序加以识别。发明者希望手套能提高世界上数百万有语言与听觉障碍人群的生活质量。该手套尚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不过乌克兰研发人员已凭借它赢得了2012年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值得提及的是,这个神奇的发明成本不过50英镑(约合494元人民币)。

  日本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宣布,其开发出能制作大面积硅薄膜“silicene”的技术。这种只有一个原子厚的薄膜,可具备半导体的性质,有望用于制造高速电子线路等。研究人员在2厘米长、1厘米宽的硅基板表面,覆盖上陶瓷薄膜,然后在特殊真空装置中将其加热到900摄氏度。于是,硅基板所含的硅元素就穿透陶瓷薄膜,出现在陶瓷薄膜表面,形成硅薄膜。如果将基板做得更大,就可以制作出更大面积的硅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石墨烯是迄今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它的发明者因为这种具备诸多神奇性质的材料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silicene”被誉为硅版石墨烯而受到物理学界的关注。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副教授高村由起子指出:“今后的课题是弄清‘silicene’的形成机制,并开发出将这种薄膜从基板上剥离下来的技术。”

  近日,ATLAS和CMS两个实验都观测到了一个新粒子,该粒子与寻找已久的“上帝粒子”一致。所谓“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宇宙形成的关键。据悉,ATLAS和CMS两个实验都观测到了一个质量介于125~126GeV之间的新粒子。要判断观测到的新粒子是否为标准模型的希格斯粒子,需要研究这个新粒子的性质,包括与费米子和波色子相互作用的强度、自旋宇称及衰变宽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ATLAS实验国际合作组成员、ATLAS实验像素探测器组成员娄辛丑介绍,ATLAS探测器小组共3000名科学家,中国科学家有约30人,从探测器制造到科学研究、数据分析都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美国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一般锂电子电池里的五种组成部分变成液体,然后通过喷枪把这些液体喷涂在玻璃片甚至是啤酒杯上。这五种组成部分是两个集电器、正极、负极和两极之间的聚合物隔离层。在其中一个实验里,研究小组把喷涂电池喷在9片瓷砖上,过后把这9片瓷砖连接起来。其中一片瓷砖接上太阳能电池,并以实验室的白灯管照射,为这组瓷砖电池充电。在电池充满电后,这9片瓷砖接上一组40颗发光二极管(LED),以2.4伏特的电压让这些发光二极管持续发亮6个多小时。研究小组也对这些电池进行了60次的充电放电测试,证明电池的电容量在经过多次充电及放电后只“下降了一丁点”。研究小组把喷涂电池形容为“电池设计的范式改变”,或许也将为太阳能领域带来新发展。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和哈佛大学近日联合研制出一种神奇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爬行到任何物体表面然后将自己伪装成与环境同样的颜色,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因此它可以胜任多种侦查工作。科学家认为,这种机器人不仅有其战略价值,它还能被应用到医学领域。这种机器人每次“变色”需要30秒的时间。它可以爬行、可以变色、可以在黑暗中发光,甚至可以使周围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此外,它的造价相当便宜,一个这样的机器人造价不到100美元。这种机器人还能被应用到医学领域。这种机器人可以模拟血管和肌肉的形态来进行相关的医学试验。

  德国发明人马库斯·格尔克设计了一款新型眼镜,拥有Instagram功能。这款眼镜内置一个5兆像素传感器,可利用内置电脑为真实世界的景象添加滤镜效果。格尔克的灵感来源于谷歌、奥林巴斯和爱普生的眼镜电脑。他表示:“佩带者只需推一下‘Insta’,就能激活眼镜,选择不同的滤镜。此外,用户也可以用眼镜拍照,而后直接将照片上传到Instagram。”格尔克说:“很多人使用Instagram,他们喜欢Instagram的各种功能,更喜欢拍摄照片而后与好友分享。我研制的眼镜不仅可以记录下生活的瞬间,同时还能借助滤镜实现奇妙的视觉效果。”

  在不久的将来,人造皮肤就能用来治愈烧伤患者和其他皮肤疾病患者身体上大面积的创伤了。多伦多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把单个细胞放入凝胶状的薄片材料里,使其生长出一种全新的人造皮肤。这种新的人造皮肤不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被培育成字母等特殊的形状,其生长速度也大幅提高,从之前的一次生长几微米变成现在一次生长几厘米。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们为了进一步完善人造皮肤,还把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在一起、令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马赛克凝胶”。“马赛克凝胶”是一种薄皮状的物质,能够与活体组织的细胞生长兼容,进而确保各种不同的细胞能够在凝胶里进行精准的、可操控的生长繁殖。

  韩国蔚山科技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开发出一种充电速度比传统锂电池快30到120倍的新型锂电池。韩国科学家使用阴极材料——标准的锂锰氧化物(LMO),把它浸泡在一种含有石墨的溶液中。然后,将经石墨浸泡的锂锰氧化物进行碳化处理,石墨就会变成一个穿越阴极的导电网。这个新阴极接着被电解质和石墨阳极包起来,就制成了快速充电的锂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因素似乎都没有变化。这些碳化的石墨网十分有效,像血管一样运作,使电池的每个部分都能同时充电,致使充电速度快了30到120倍。毫无疑问,一辆充电时间不到一分钟的电动汽车是相当棒的。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