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分布式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边长10毫米的立方体,突破了算法上的难题,能按照需要形成简单的物理形状,向真正的“智能沙”迈进了一大步。沙粒能向前后传递信息,选择性地贴附在其他沙粒上,形成3维物体。“智能沙”并不只是简单地构建某个破损的机件,当它们完成了某项功用后,还会返回成一堆沙粒的样子,彼此分离独立,以便下次构建新的形状。他们把这种立方体叫做“智能卵石”,每个立方体的4个面上装有永久电磁体,可以通过电脉冲磁化或消磁。彼此不仅能靠磁力相连,还能沟通共享磁力。每个“卵石”中都有一个微处理器,能存储32K字节的程序代码,只有2K字节用于工作记忆。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莫纳什视觉中心最新研制出一种可以帮助盲人恢复视觉能力的计算机芯片,可将它植入位于头部后端负责控制视觉的大脑视觉皮层中。该芯片可与一副眼镜建立无线连接,眼镜上装有微型摄影仪,以低分辨率黑白图像记录下所看到的事物。该图像被发送至计算机,相应的程序可以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为大脑所能理解的信息,之后再将这些信号发送至植入大脑的芯片。大脑使用这些信号可以重现摄影仪所观测到的图像。这些粗糙、低分辨率的图像目前并不适合于人们进行阅读理解,但这项技术将逐渐完善。当前一项重大挑战是如何为大脑中的芯片提供动力。
澳大利亚和日本科学家已经发明出一种比蜘蛛网更薄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非常柔软,甚至可以缠绕在一根头发上。这种超薄太阳能电池由镶嵌在塑料薄片上的电极组成,厚仅1.9微米,相当于现在最薄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这种超薄、超轻、超柔韧的太阳能电池用途很广,包括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充电装置或用于制造电子纺织品。你可以像徽章一样将其佩戴在衣服上,它就可以吸收太阳能。戴着监控身体健康状况传感器的老人也无需再带电池。”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将在5年内投入使用。研究人员现在正增加其将太阳光转变为电流的效率。此外,他们还在想方设法改善这种新太阳能电池的体型,因为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与体型成正比。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将在一个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的项目中探索利用二氧化碳和过量电能生产燃料甲烷。德国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但风强日烈时产出的过量电能面临储存难题。在这个名为iC4的项目中,研究人员将对从净化废气到产出甲烷整个过程中的各个核心技术开展研究。德国联邦教研部将对项目资助630万欧元。为实现能源转型,德国研究人员正为如何充分利用难以储存的多余电能大动脑筋,抽水蓄能电站在环保上仍存争议,用多余电能生产氢气又面临氢气储存条件苛刻的难题。相比之下,甲烷的储存较为方便,这种气体还可直接进入欧洲天然气网,供至千家万户。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从鸵鸟蛋中提取出了能遏制杉树和丝柏花粉过敏的抗体。研究小组准备与厂家合作,生产能抗上述过敏的口罩和空调过滤器,并将很快投放市场销售。研究小组在对神户市内饲养的鸵鸟研究时发现,鸵鸟也会患上花粉症,其中27只鸵鸟体内杉树和丝柏花粉的抗体水平很高。研究人员从这些鸵鸟的蛋中提取出抗体,与引起花粉症的过敏原一起涂在患者的皮肤上,结果过敏症状得到缓解。研究人员称,鸵鸟每年约产蛋100个,每个鸵鸟蛋能提取出约4克上述抗体,可用于生产4至8万个浸染抗体的口罩。照此测算,可大量生产抗此类过敏的口罩或其他相关产品,且成本也相对低廉。
英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可实时追踪面部特征的手机软件,从而为提升多种平台的安全性提供了可能。据介绍,这个软件的开发成功意味着手机密码的废除,因为它能够轻而易举地准确识别出谁是真正的用户。领导该项目的Phil Tresadern博士说:“要认定你是用户,首先要录下你的视频,这样软件就会拥有你的声音和许多可对比的图像。前置相机的手机会录制一段你的面部视频,并追踪22个面部特征。如此一来就可使面部识别更加准确,而且有可能成为与手机互动的一种创新方式。”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系统可以连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和网上银行,设备的备选应用包括娱乐应用程序,比如在用户走来走去时把虚拟物体附着在他们的面部。
德国马普学会近日宣布,该机构研究人员成功从已分化体细胞——皮肤细胞中培养出成体干细胞。现阶段,具有分化多种组织细胞潜能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成为不少干细胞专家的研究重点,人类已能从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培养出iPS细胞。不过,这种干细胞虽可分化成任意组织,但由于其分化能力过强,导致有时不但无法实现目标组织再生,反而分化出癌细胞,形成肿瘤。而利用皮肤细胞培养成体干细胞的方法刚好可解决这一问题。成体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可自我更新并形成特定组织。在实验中,马普学会的研究人员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放在特定培养环境中,皮肤细胞在特殊生长因子的诱导下,成功“变身”成体神经干细胞。
最近,维也纳理工学院使用3D打印机制造出一个100层纳米结构微型F1方程式赛车,仅用了4分钟,这是基于之前技术的重大飞越。这个精准的车模使用了一种叫作双光子微影的技术,使用高聚焦光束来操控,之后在正确的位置加固该树脂分子结构。这个微型F1方程式赛车宽度仅0.028cm。尽管商用、甚至家用3D打印机现已在市场进行销售,3D打印机仍处于研究初期阶段。这项技术为民众开辟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纳米技术世界,在科学和医学领域有许多应用。例如: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牙科和骨骼复原。但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方法需要逐层打印建造一个模型,相比之下,最新的双光子技术可以立即打印出模型,只需短短几分钟时间。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