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2012年第3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特别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归根结底,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是要体现在土地上,是要靠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一道去实施。

  改造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使之走向现代化,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数量巨大,农业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十分有限,资源约束条件刚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支撑,离不开现代物流与商业的支持。   

  现代农业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装备,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经营体系,以生态高值和可持续发展为产业特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品型农业。其核心是科学化、高技术化,特征是高值化、商品化,目的是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数量、安全、健康的持续需求。

  当前,世界农业科技正在孕育新的革命性突破,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带动并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以生物组学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为代表,全球农业科技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欧美等农业科技强国和大跨国公司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正逐步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和速度;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农业科技竞争力也显著增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此大背景之下,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为此本刊记者访问了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

  “十一五”期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12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2012年一号文件重点强化“三大支撑”,重点突出科技兴农,指出了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如何让广大农户通过简单、廉价、易用的方法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以及如何实现广大农户零距离交互信息,这就是我国农村信息服务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认为“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仅是网络、计算机等硬件条件的物理距离,更重要的是农户对信息服务的接受距离。安徽是农业大省,地理位置承东启西,包容南北方种植结构特点,实施并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探索低成本、傻瓜化、可持续技术推广新模式对中部各省乃至全国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设都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建设“生态唐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现代化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带动作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良性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问题,多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进我国的农业生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指出“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但我国农业生产在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要求的逐步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常常将农业生产推到被质疑的风口浪尖上。目前的农业生产过度依赖于人工合成化学药剂,这些化学品的使用,虽然为提高农产品产量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现有的化学农业已经到了一定要改进、必须变革的境地。而科学技术在这个变革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正如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的“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系列新型高效病毒生物农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是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和绿色农业中心的重点培育和积极推动下,由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该项目采用“昆虫群养技术”、“系统集成的病毒提纯技术”、“低温造粒技术”和“纳米包裹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创新技术,通过建设昆虫病毒生物农药规模化生产线,对研制成功的6种新型高效(超低用量)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进行产业化开发,用于防治蔬菜、大豆、花生、棉花、烟草、花卉等经济作物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等农作物重大害虫。

  病虫害能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不加防治,每年会导致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损失高达30%。20世纪40年代,DDT作为第一个人工成功合成和大规模应用的化学农药,在抗击疟疾(杀灭传播疟疾的虫媒昆虫疟蚊)和害虫防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随后,化学农药如雨后春笋不断被发明、应用,以致人们认为,农林业病虫害的问题因高效广谱化学农药的发明而彻底解决了。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