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人·事
  近日,中国科学院颁发了“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先进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拉奥、德国马普学会教授赫伯特·雅克勒和俄罗斯科学院教授日列布佐夫获此殊荣。在颁奖仪式现场,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荣誉奖章,同时对获奖专家的推荐单位——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给予了表彰。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设立于2007年,旨在表彰和奖励在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水平外籍科技与管理专家,促进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和“四个一流”建设,扩大中科院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自2007年至今,已有17位外籍专家荣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近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南南合作科技创新中心和第三世界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董先智凭借其发明的“新型左旋肉碱混合物健康食品”获奖。据悉,“新型左旋肉碱混合物健康食品”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发、广东省东莞物资集团进行风险投资,将由中科顺辉(辽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相关产品可在人体进食后抑制三脂酰甘油酶、胰淀粉酶等消化酶的活力,阻止脂肪和糖类通过肠道进入人体血液,并抑制体内脂肪酸的合成;也可促进人体内长链脂肪酸在线粒体经氧化后转化为能量,缓解人体疲劳。

  日前,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将2013年度PolymerPhysicsPrize(高分子物理奖)授予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华裔科学家程正迪,以表彰他对结晶性高分子的结晶过程,亚稳定性和相转变的基础研究领域里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PolymerPhysicsPrize设立于1960年,是世界上高分子物理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程正迪是获得此奖的第一位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留学生,现为美国阿克伦大学RobertC.Musson和Trustees讲座教授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Polymer》杂志资深主编。他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士、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美国化学学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会士。2008年,程正迪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第19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王笑京在会上获得大会最高奖项——杰出成就奖,并进入大会名人堂,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国际交通科技的前沿,也是交通管理和交通服务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是全球智能交通界的“奥运会”,每年由不同的国家申办并举办,大会定位于凝聚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建设智能交通的智慧,交流发展经验,探讨世界智能交通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院长谭蔚泓教授日前获得美国化学会Florida成就奖。该奖自1952年成立以来,每年评出一位在化学教学、研究或出版等领域有贡献的学者,以表彰其在化学前沿性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谭蔚泓教授及其研究小组长期致力于“核酸适配体及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用于纳米生物学研究的“FloDot”荧光纳米颗粒;发展了合成光磁多功能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发展了可从食品中检测出单个致病菌的高敏分析方法并研制了病菌检测样机,推动了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用核酸碱基基于分子工程原理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核酸分子探针,发展了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发夹型核酸分子新探针。

  近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翰馥院士因在系统和控制论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的杰出贡献被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简称IFSR)和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简称IASCYS)授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称号。这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陈翰馥院士现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IEEE Fellow,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IFAC Fellow。其研究领域包括随机系统的辨识、适应控制、随机逼近和优化及其对系统控制、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1993-2002)、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1993-1999)、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Council Member(2002-2005)。
  近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2014年度世界地理信息论坛上,中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荣获世界地理空间信息杰出工程奖。西部测图工程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名的19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获奖的26个项目之一。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界权威人士对中国测绘科技工作者历时5年,创新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近200万平方公里区域完成1:5万地形图测图任务给予了高度肯定。面对施测面积大、外业布控难、测图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等世界性难题,测绘人员攻克了大范围稀少控制点遥感影像精确定位等11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测图生产新技术平台,建立了国家西部测图技术体系,支撑完成了西部测图工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外籍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学部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科院院长、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出席颁证仪式,并向参加院士大会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Subra Suresh、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教授Christian Amatore、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Flemming Besenbacher、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等4位新当选外籍院士颁发证书。美国科学院院长Ralph Cicerone、瑞士科学院院长Thierry Courvoisier、印度国立科学院前院长Krishan Lal、国际科学院组织执委会主席Volkerter Meulen等6位外国科学院或国际科技组织领导,11位外籍院士,以及中科院学部主席团部分成员出席座谈会。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效密切的国际合作既能增进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互信,更有助于各国联手应对突出的全球性问题。
  近日,6位科学家摘得2014年邵逸夫奖桂冠。该奖下设天文学奖、生命科学和医学奖以及数学奖,每个奖项奖金100万美元。一半天文学奖奖金落入美国哈佛大学Daniel Eisenstein手中,另一半则由英国杜伦大学的Shaun Cole和爱丁堡大学的John Peacock分享,以表彰他们对于测量银河系分布的贡献。该研究揭示出原始宇宙炙热等离子体中声波的痕迹。日本京都大学分子生物学家Kazutoshi Mori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生物学家Peter Walter因发现未折叠蛋白反应——一种调节蛋白质生产的细胞信号通路,分享了生命科学和医学奖。对于未折叠蛋白反应原理的理解,将有助于研发治疗从癌症到糖尿病再到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新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George Lusztig摘得数学奖桂冠。
  近日,同济大学教授、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阮仪三获得2014年“亨利·霍普·里德奖”。阮仪三为该奖项第十位获奖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该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在建筑规划领域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阮仪三对中国历史城镇的保护与规划,有着长期深入研究与大量成功实践,取得了一大批国内外认可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抢救、保护了山西古城平遥、江南古镇周庄、同里、甪直、南浔、乌镇、西塘等一批古城镇免遭建设性破坏,并使它们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地,由此他被誉为“古城卫士”。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