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2012年第7期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虽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它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本刊记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一定时期内肯定会有多种技术模式并存,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您更倾向于哪种技术模式?郭孔辉: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认为每一种技术的发展潜力都很大,哪一种都不应该忽视。目前我们听到的关于电动汽车的消息比较多,实际上,像甲醇汽车、乙醇汽车、天然气汽车都很有前途。还有将页岩气作为内燃机燃料的设想,我认为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好选择。因为页岩气目前探明的储量比天然气大得多。所以不要以为再过几十年,我们就要废弃内燃机,很可能内燃机汽车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存在,只是燃料形式发生改变。另外,节能汽车的潜力也很大,所以,我主张任何一种技术都不要偏废,多种技术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2011年,中国共销售了1447.24万辆乘用车,销量持续世界第一,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42.2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37个百分点,而且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销售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较低。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产业依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持续坚持核心技术开发,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人口多、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情,发展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已经迫在眉睫,2012年4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可以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当前缓解节能减排压力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汽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通过各种政策的鼓励和引导,投入巨资进行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已基本具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在高效动力总成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节能技术领域趋于成熟,在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整车控制等新能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这些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个重大的创新与突破。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较薄弱,在汽车产业的技术积累还较少,因此在产业化上还是存在很多课题,如关键总成的核心技术不成熟,整车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段时期内急需解决的课题。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制高点”,其产业发展将带来例如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城市空气污染减少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国际经验证明,国家政策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启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的竞争,中国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电动汽车毫无疑问具有节能环保、降低油耗等优点。电动汽车从油井到车轮的效率是普通内燃机汽车的3倍。随着锂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电动汽车市场具有了更大潜力。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我国一些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电动汽车:如通用的沃蓝达(Volt),日产的聆风(Leaf),比亚迪的E6,力帆LF620EV等。目前电动汽车的普及主要面临成本、可靠性、续驶里程等方面的问题。

  华中国际汽车展览会是整个中部地区上半年最引人瞩目的汽车盛会,每年都会吸引诸多来自海内外的知名汽车厂家。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也逐渐开始在各类车展上崭露头角。通过探访本届车展以及相关企业,形成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材料的应用方面的初步调研分析。

  随着能源与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维持经济增长、控制碳排放、解决能源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工作重点,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更是成为全球大多数政治、经济问题的根结所在。电动汽车便是在人们致力于解决污染问题和能源危机的过程中出现。电动汽车不再像传统意义上的汽车那样燃烧化石燃料,而是以电力作为动力来源,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电动汽车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汽车是一个具有十年以上使用寿命的耐用产品,用户对其使用的方便性尤其关注。因此,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新的核心,是一个围绕汽车产品、动力电池和电能供给三大要素所进行的系统技术工程创新。是通过动力电池来将电能源的“固定传输”特性转变为移动电能,以此与汽车的“移动特性”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科技创新并没有形成电动汽车在功能上超越油能汽车的优势。因此,电动汽车不符合以前所有新兴产业“产品创新功能改变,能源供给恒定不变”的商业法则,仅适合“性价促销,服务比拼”的商业法则。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