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2012年第9期
在过去的不到十年时间里,中国光伏产业以典型的“中国速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开篇光环已褪尽蛰伏待新生专家视野应用是光伏产业的真正出路——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CdTe电池发展没有捷径——访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善力技术展望未来的晶硅电池技术产业分析分析与预测——2012年我国光。光能:全球太阳能领导品牌研究团队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中科院相关专利。

  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料能源存量逐渐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始被重视,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类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相当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正是由于太阳能的这些独特优势,20世纪80年代后,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不断增多、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

  本刊记者:随着美国和欧洲“双反”的到来,整个光伏行业似乎已进入严冬,很多人认为光伏产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您认为怎样才能破解困局,成功突围?

  褚君浩:目前造成光伏行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的“双反”,这是它对本国光伏企业的保护措施。为了遏制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美国通过加税来提高中国企业产品的售价,使美国用户更多地选择本国的产品。二是欧洲的“双反”,原本欧洲对太阳能应用实行鼓励政策,像西班牙等国家,已经大量使用太阳能技术。现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对于太阳能应用的补贴开始减少或取消,因此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产品也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产能过剩”。现在很多大企业,如果有4条生产线,只能开工两条。即使只开工两条,生产的电池或电池组件还是卖不出去,只能降价出售。即使降价销量也不好,很多产品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这就是造成目前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缘由。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简称CdTe电池,它是一种以p型CdTe和n型CdS的异质结为基础的薄膜太阳能电池。CdTe电池是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光伏器件,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的特点,且生产成本大大低于晶体硅和其他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技术。目前,CdTe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上已经向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发起了挑战。

  目前晶体硅高效太阳能电池依赖其原材料广泛及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仍然是全球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开发的热点。最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光伏财政补贴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随之也伴生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等一些负面现象。2011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缩减了对光伏的财政补助,导致了行业萎缩,使得光伏器件供过于求,最终使许多厂家频临破产。国内光伏企业目前开工率不足30%,中小型企业基本停产,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也大都处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这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产业格局造成的:投入大,产能高,核心技术却被外国垄断;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缺少自主创新等。因此,光伏产业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亟需技术上的突破,进而实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两大目标。

  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哀鸿遍野,在产能扩增速度快于市场增长速度导致的光伏产品价格剧烈下滑的背景下,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多个光伏企业倒闭或寻求破产保护,中国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亏损、减产、停产成了行业发展的常用词。进入2012年,欧洲国家超预期增长的市场犹如一棵救命稻草,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传统光伏装机大国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削减,特别是美国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初裁又给长期依赖国外市场的我国光伏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规模式扩张、利用成本优势低价抢占市场之路已然难以为继,加强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为未来光伏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的关键。

  与常规能源发电相比,目前光伏发电电价还不具备竞争优势,制定一个合理的上网电价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上网电价决定于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而影响光伏电站投资成本的因素很多,如太阳能辐射量、器件和设备价格、电站规模、项目融资方式、贷款利率、政府补贴额定等,这样就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的上网电价。

  光伏产业这个民间自发发展起来的行业,才不过十年,就已经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而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内应用市场,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应用小国一跃而成为了全球应用大国。但又是什么原因,让整个产业都陷入步履维艰的窘境?

  现今光伏产业的发展用“内忧不止,外患不绝”来概况毫不为过。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光伏产业的破局之路又在何方?

  光伏产业目前的艰难,既有前期非理性扩张的后果,也有行业由创业期向成长期嬗变的阵痛,更有全球经济大环境的拖累。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