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知识只有通过开放,才能吸纳更多的知识,也就是得到更多知识的支撑,从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但是科技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创新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出世界经济迷雾中发挥了指路灯的作用。
我国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在规模迅速扩张后由于技术路线的更替而陷入整体落后的局面,这既有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原因,也是产业发展体制不完善的结果。要破解产业发展的痼疾,需加强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力度,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独特技术路线,并对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和投资需求进行有效引导。
欧盟公布“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信心,主动应对欧洲经济萎靡不振局面,抢占战略科技制高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配合欧洲2020战略,制定新的研发计划。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的特点是实现欧盟层面对科研计划的统筹协调,提高科研行政效率,重视创新链的支持以及强调基础研究对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基础作用。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是加强科技创新统筹,提高科研与创新投入的效益;扩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是抢占未来科技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具有战略性、成长性、创新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等5大特征,还有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项突破性的新产品要转化为高可靠性并为市场广泛接受的成熟商品,要经历研发、试制、验证、试用和改进等一系列考验。在技术集成度空前复杂的今天,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甚至供应链和研发管理都将对新产品的成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近期,波音787 飞机的故障频发印证了创新在带来巨大竞争优势的同时,创新风险自然也将随之而至。
通信是社会的粘合剂,这是维纳的名言(另说为,信息是社会的粘合剂)。即使不考虑信息的内容,什么样的通信方式对社会的粘合作用大相迥异。远古的通信方式是人与人直接交流,所有的信息如声音、表情、动作,连同所处的特定语境,经由人的全部感官,作用于全身心。不仅如此,此时此刻的此情此景同样是通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直接”的含义是零距离,即面对面,“零时间”即当下,交往者彼此间的平权和交互,以及和语境不可分离。不过,这样的“粘合”仅限于部落及其所生存的地域,亲历亲为既是优点也是限定。粘合牢固,一直牢固到封闭和停滞。前者在于空间,意味着部落和个人锁定于狭小的地域,后者指时间的锁定,没有过去的历史,也没有未来的期许。
面对不断攀升的油价,驾车人士有苦难言。这种状况将很快有出头之日。前不久,英国细胞能公司(总部设在牛津的CellaEnergy)宣称研发出了特殊人工汽油——氢基燃料(Hydrogen-basedfuel),可直接提供给现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使用。这种人工汽油不但环保而且便宜,每公升大约只需0.4美元,即使加税,也比现如今的汽油便宜许多,每箱人造汽油可行驶480到640公里。这种人工汽油估计很快就会上市。这是汽车文明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正面信息。
据北方某晚报报道,2012年10月16日北方某省政府披露,如果引进或培养出一名院士,该省将对该单位奖励1亿元。省科技厅政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引进一名院士的奖励是2000万元,1亿元的力度在全国也比较少见。这则新闻很有趣,坊间议论纷纷。不论是作秀也好,还是求贤若渴也罢。把钱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总是一种进步的表现,相比于三公消费而言,此举对社会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这个问题还有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这种举措对于当地的科技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到底有多大作用?换言之,这种举措的效率是否处于最优化状态?这样思考下来,问题就变得不那么明晰了。
人口和资本、土地、技术一样,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关于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古已有之。但是人口被当作“红利”,却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事情,似乎人口本身可以像存在银行里的钱,或者一笔投资,本身可以产生出分红和利息来。显然,这一典型的金融或投资界的语言,把人口当成了实现某一目标的工具。
勿庸置疑,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即经济增长是为人口服务的。而人口所提供的对于经济增长的“红利”,最终要看是否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如果众多的人口不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那么人口所提供的“红利”只能是少数人的红利,或者是其它国家的“红利”。对此,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